咨询师,你有没有“人性的弱点”?!

2021-11-14
30

    前几天和学员沟通,Ta之前接受某机构个人分析,后期感觉得到了咨询师商业合作的邀请......

   从业以来,也听闻过类似的话题,潦草写写,仅供参考。
心理咨询师要具备的素质和难以突破的人性
咨询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外,需要情绪稳定、人格成熟,咨询过程中保持中立、尊重、真诚、无条件接纳来访者,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也能很敏锐地处理移情和反移情.....需要遵守心理咨询师伦理规范.....需要认清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是谁......
这些对于普通人,其实是很难的,你要面对人性的弱点。咨询师就是普通人,贪嗔痴慢疑一样都不少,“五毒”俱全。
比如:
来访者接受了长程咨询,效果不错,产生投资的想法,而你正因为需要扩大规模需要资金,你要不要接受这样一个“多金”而信任你的合伙人?
咨询工作一段时间后,来访者把孩子带过来了,说只信任你,你要不要尝试去“保持中立”,给孩子做做沙盘,疏导下情绪?
她说在大理开了家洱海边的客栈,疫情人不多可以很优惠包月,邀请你去玩;恰巧你有计划带家人去大理,要不要美团上订一间房,正好也支持一下?
来访者会剪辑,甚至还会写剧本拍视频,抖音大V,你要不要接受他的帮助,把机构的线上运营起来?或者不合作只是先做几个?
怎么办?你会犹豫?你会接受吗?
咨询师,
你有没有“人性的弱点”?!
心理咨询伦理规范中有一条关键原则:
不跟来访者产生多重关系。
这是对来访的保护,也是对咨询师的保护,是建立咨访关系的关键。
作为咨询师,我们深知,上述提到的,如果做了,那么咨访关系就会从心理咨询的范畴中偏离方向,被突破规则,只能意味着咨访关系的结束,或失败。
问题的始发,是咨访关系的深入和效果的呈现,其中心理学的模式可以用来进入更深刻和深思的阶段。这是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员要去察觉和把控的“突破点”,它首先损伤的就是“以来访者利益优先”,而不是所谓“利人利己”的机会。
然而,作为咨询师,我们更不能疏忽的,是犹豫甚至冲突,贪情贪财贪合作等等,都是咨询师本人要去察觉的“弱点”,被扰动的地方,正是心灵创伤和疗愈所在。这一点的察觉,是值得和有必要自己的分析师去探讨的,更要寻求正规的个案督导。我们常说的,每一位来访者都是要感谢的,是帮助咨询师成长的,他们帮助的不仅仅是咨询技巧,而是咨询师作为“人”本身,需要面对和调整的“结”,是每一个需要心理咨询作为成长的重要旅程。
咨询师的情感不可放任自流,也要在工作中保持清晰的边界,这也是保持中立的需要和基本条件,也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的理解”。
了解
那,心理咨询的特殊性在哪里呢?
1、心理咨询除了家庭和团体,通常是一对一进行的。咨询师面积大概10平左右。时间为50分钟。没有脚本和文案,不局限议题。所有的工作,必须在咨询室内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双方共同认同费用、协商目标,签署协议书。述清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等。
2、心理咨询除了公益性质的,都是固定费用,除了咨询师本人职业所需,也有咨询师个人个案和督导、成长的对应成本支持,它本身就是高度需要脑力心力体力财力的职业。付费,同时也是咨询师自我专业性、内心笃定感和来访者动力意愿的呈现。
3、心理咨询无法单次解决问题,根据咨询目标不同,时长不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来访者从认知到行为发生改变,所需心理咨询至少要30小时。我们通常在4次之内考虑情绪的疏导,对于深度心理探索,往往需要至少6-8次才能有所触碰,这也是大多数咨询师默认的安全维度,个人成长在12次以上已经是国内默认的惯例。而作为专业咨询师,所需的个人分析时长一定要超过此标准,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这不是任何一个培训和证书能够达到的。
4、在心理咨询中,效果取决于咨访关系。如何建立咨访关系,如前面所述,不仅需要专业职业伦理和技能训练,接受自我体验、案例督导,前提是需要真正了解、稳定和疗愈自我。
行业发展披荆斩棘,任重道远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缺乏规范与监管,人格障碍患者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大有人在,突破伦理规范的业内人士更是数不胜数。再三强调,也是希望能从自身做起,善变善识,保持初心。我们在咨询师的课程中,反复强调的是,“助人先自助”。学习心理学或心理咨询的人,本身就存在内心强烈的需求,需求背后可能就是创伤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自我缺乏觉察、修通,反而通过某渠道拿个证儿就兴冲冲地去治疗别人的心理创伤,来访者的消极情绪、失去边界状态,很容易把同样不稳定的心理咨询师也卷入其中。这种创伤是无形的,伤害巨大。我们需要承认接受,人人都有心理创伤,包括咨询师。
一生中大多数人都在心理健康的动态平衡保持之中,我们会应对变化、分离,关系、事件处理时的心理反应等等,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心灵应对模式和人格特质。
成为心理咨询师本身,
就是心灵的“成长之旅”。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