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催眠技术的源起与发展

2023-08-08
5
图片


图片

传统催眠(第一代催眠)

神秘时期:远古时期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催眠的身影。如中国古代的“祝由术”。


所谓的祝由术在古代亦被称之为巫术,巫是通天地之人,是人神之间的媒介,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


据说黄帝自己也曾是巫师出身,每次出征前都实施一套仪式催眠部落士兵,如祭祀先人,占卜祈福,一起舞蹈为部落摇旗呐喊助威,使士兵有如神助而士气大增,因此打败蚩尤等各部落。


所以在古代,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巫术或者祝由术的实施过程包括一整套仪式,有法器、摇铃念咒、唱歌、舞蹈等。至今在一些地方民间依旧保留有巫术如鬼神附体等。


在西方,最早在宗教范围内为多,以催眠形式出现的催眠术由宗教上的僧侣操纵,用于布教、占卜和治疗。


被称为“寺院睡眠”的治疗仪式中,就包含有催眠的成分:


“教徒们在礼拜那天,能实现纯然的催眠术-教徒们闭合双眼,寂然静坐,不久即会出现幻觉,在幻影中教徒能与神灵见面。”


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埃及、罗马僧侣每逢祭日,在身前呈现一种失神状态,踢人占卜休咎;


另一种被称为占星术,施术者凝视手中握定的宝石(水晶球)口中念念有词,旋即能预知未来,答复别人占问只是,据说灵验异常。至今依然在民间存有。


图片


在18世纪中叶,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尔(Franz Anton Mesmer , 1734-1815)首创了“动物磁气流体学说”。


麦斯麦尔(Mesmer)曾研究过神学、哲学和法律,之后从事医学研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当时受到磁石治病的影响,也使用该法治愈了许多病人,影响极广。


在他于1766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行星对于人体之影响》中,认为行星力可藉由一种看不见的微妙流体的传导,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1775年,他修正自己的理论,提出「动物磁力说」(animal magnetism),人体内有一种动物磁力,此磁流分布不适当就会产生疾病。


藉由治疗者的手部接触,使磁流流入受治疗者的体内,调整磁流,而治疗疾病。这套程序被称为麦斯麦尔催眠术(Mesmerism)。


由于前来就诊的病人急骤增多,个别地使用磁石治病太过费时,已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因此,他创造了使用磁气桶进行集体治疗的方法:病人围坐磁气桶坐定,桶内盛满磁水、铁屑等无,桶顶置放一根发亮的铜丝,各人接上一根通向磁气桶的铜线,提示磁气可以通过铜线转到人体内。


图片


当一切安排就绪后,Mesmer身着黑色催眠服,手持磁棒,低声念着单词重复的催眠语,不久受术者就进入集体催眠状态,再予以各种暗示进行心理治疗,治毕就暗示醒来。


Mesmer认为:磁气的流动影响了人体内磁气流通而起到治疗作用,故而又称为“动物磁气”学说,后来经过验证磁气桶内并无磁气,Mesmer的学说也被贬为邪说继而受到抨击和质疑。


但即便如此,实际上,Mesmer的通磁术的确治愈和缓解了许多疾病,如风湿症、疼痛、皮肤疾病、痉挛性哮喘等等。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德国立了纪念碑。这种流体学说的观点持续了约三个世纪。也可以认为是催眠术的科学萌芽阶段。


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个由科学家与医生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调查梅斯梅尔治疗法的真相。委员会的报告否定了梅斯梅尔的「动物磁力说」,将他的治愈案例归因于受治疗者的想象,即自我暗示的效果。梅斯梅尔的声名自此一落千丈。


虽然他从未意识到自己是以催眠术治疗疾病,但他确实在催眠术史上占有先驱者的重要地位。


图片


图片

生理-心理学解释(第二代催眠)

19世纪中期,一批临床医生对通磁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37年前后,英国外科医生伊利奥特森(Elliotson, John),将催眠术使用手术麻醉上,并发现催眠对某些精神症状如歇斯底里的治疗有重大成效。


1841年,一位英国医生叫布雷德(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表演用催眠术为病人治疗时,本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想从中找出欺诈的手法,但他未发现任何破绽,病人被治愈了。


布雷德被这种奇异的现象所吸引,并为之震惊,进而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经过多次观察,他发现受术者总是闭着双眼,表现出疲劳的姿态,布雷德认为这是一种人为的睡眠方法,阐明催眠并非由施术者流入受术者的某种动物磁力或神秘物质所致,而是受术者主观心理的影响效果。


布雷德消除了包围着催眠的神秘气氛,布雷德逐渐变得相信并开始应用催眠术。


他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令受术者凝视盛满水的玻璃瓶也能取得同样效果,达到催眠状态。


因而他认识这是视神经疲劳后引起的睡眠,根据这一观点,布雷德引用希腊语“hypnus(睡眠)”提出hypnotism(催眠术)一词,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

布雷德对催眠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843年发表《神经性睡眠论》,提出催眠状态的几个阶段和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


布雷德用生理学观点将催眠解释为一种类睡眠状态,由于眼睛凝视一个光亮的、无生命的物体如怀表之类,精神高度集中,造成疲劳,而引发催眠。


他又并用语言暗示于外科手术的痛觉消失上,发现催眠是凝视法与语言暗示所造成的现象。布雷德可谓运用严谨实验研究催眠的第一人。


1850年催眠术已作为麻醉方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称之为“催眠麻醉术”,代替药物麻醉进行手术,曾风行一时。


1847年,伊士戴尔(James Esdaile)在印度以催眠为唯一的麻醉手段,进行了多次手术。


图片


仅仅通过一些催眠引导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可信,加上一些失败的案例也强化了这样的怀疑。


外科医生需要的是适用于任何人的技术,19世纪中期化学麻醉剂乙醚和氯仿的发明让医生们对催眠失去了兴趣。



图片

生生不惜催眠术(第三代催眠)


米尔顿艾瑞克森时期。


20世纪初期,科学界对催眠学的兴趣与日递减,部分原因是弗洛伊德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在心理分析领域引领了新方向。


催眠术不再被当成理解大脑技能的工具,也不再被用来治疗患者。


这样,催眠术在历史上又一次被杂耍艺人和表演术师们用来哗众取宠,而科学再次将其拒之门外。


直到今天,舞台催眠师仍然坚称是他们的前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了催眠学的生命。


在1923年的一次讲座上,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学生对克拉克·赫尔的催眠术展示大为着迷,他将受催眠者拉到一旁,自己进行了亲身实验。


图片


他就是心理学家米尔顿.艾利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 1901年12月5日-1980年3月25日),是临床催眠的顶尖权威,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


他把催眠搬上科学殿堂,他在潜意识操作的研究及实务成就极具开创性,被誉称为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催眠师。


艾瑞克森对催眠术作出的最大贡献是研发了诱导恍惚和对无意识大脑进行暗示的有效技巧。


在他之前的恍惚诱导方法十分单一教条,接受催眠的患者只是被告知自己感到困倦、将要进人恍惚状态。


艾瑞克森没有完全摒除这一方法,但主张根据患者个体的个性和需要对治疗师的手法加以调整。


他研发了被称为间接催眠或“容许性”催眠的技巧,通过运用语言使患者融入到双向过程中去。他们会有效地将自己导人恍惚状态。


其中一个著名手法是“混乱”技术,即通过在混杂的句子中使用毫无意义的词语,使有意识的头脑发生涣散,继而使患者进人恍惚状态。


艾瑞克森还在催眠中使用隐喻和讲故事的手法,对他来说,语言的想象性使用非常重要。


他总是在治疗手法上极为创新,并且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


图片

艾瑞克森写下了大量催眠著作,但成为他永久性遗产的仍然是这一实用而创新的催眠疗法。当今的许多从业人员都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了启发。


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许多人认为,若说佛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理论,而艾利克森的贡献则在于治疗实务。


他所开创的催眠治疗方法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经过发展催眠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 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


图片



图片

感谢在这浮躁的世界与你相遇

图片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



联系人:文老师15368067959 座机号:0871-67266337

公众号:未陌央心理咨询中心/未陌央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入口

公司地址:云南昆明五华区拾翠民艺园区25栋3楼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