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图
副标题
ABUIABACGAAgpujjyQUo1KWMlwIwrAI41QE
 
图文展示
副标题

心理拓展训练

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自己

 
图文展示
副标题

 
图文展示
副标题

— 课程详情 —

 
图文展示
副标题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一)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内涵


素质,一般指人的身心性格中那些基本的、恒稳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品格。它是先天因素、社会影响和自我修炼的产物。它表现为种种身心方面的优点或性格方面的优势。

按照现代素质教育和认知心理观点,素质应包括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品德素质。而事实和经验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一下品格:

1、 身体强健,反应协调而敏捷(身体范畴)‘

2、 自信心强,敢于担当(心理范畴)

3、 很强的求知欲和平衡感(心智范畴)

4、 悲天悯人(情感范畴)

这些品格存在于几乎是每一个人的身上或内心中,而所谓的“拓展”,即指能够强烈影响着人的素质成长的四个互动的过程:激发、调整、升华和增强。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是通过精心创设特殊情境中的一系列融合运动、趣味和心理等元素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打破心理极限,挑战自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目标意识和谋略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特征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具有综合活动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趣味性、反思性、生成性和普及性六大特征。

1、综合活动性

心理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没有活动就没有训练。

活动的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一个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是涵盖开发潜能、认识自我、熔铸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等几方面内容,是有一系列的项目有机组合而成的;二,有时一个项目可能包含好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比如穿越电网,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也可以磨练学员的意志,激发潜能等等;“一圈到底”,既考验学员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团队为活动对象,一般活动人数在10人以上60人以下,一般是要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10-20人之间。在教官的团队配合下,也可以组织大型的团队训练,人数可达到几百人。

在关注群体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个体。反而更能在非特殊性的情况下,关注个体。在项目类型上,可分为个人挑战项目、双人协作项目、团队合作项目。在这种群体性的活动中,个人的参与机会是均等的。有些有心理问题的学员,可能会羞于表现,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个体均等参与的原则,以群体的力量支持和鼓励这类学员参与。

3、趣味性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趣味性。很多活动带有游戏的色彩。素质拓展中有很多幽默趣味的项目,使参与者在训练中产生愉快感,如同返璞归真的孩童一样,在追逐和嬉戏中充分释放和排解积压已久的心理压力,并且这些游戏几乎都是需要团队成员有身体接触,在相互协助中完成的。这从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心理素质拓展很多项目是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出来的。与游戏相比,其相同点在于都有活动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所不同的是,素质拓展训练重在反思和总结。

4、反思性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注重对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没有反思的活动是游戏,不能称之为拓展训练。在每个活动或整场活动结束后,教官会组织学员进行总结和交流。把在获得那个中的体验进行反思,获得某种感悟。这种总结和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官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者训练某种技巧,而是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让学员自己来讲,教官只是做一些启发或点到为止。这种教育也达到了学员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员印象更深刻。

5、生成性

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具有生成性。很多活动都是简便易行,是从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活动的反思也是生成性的。不同的培训个体,对相同的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反思。例如,企业职员与学生可能对同一个活动有不同的感悟。

活动的生成性还表现在:一个既定的活动,稍微修改下,可以有不同的训练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规则和玩法。很多活动,可以变成一种趣味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6、普及性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很强的普及性。首先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很多项目无须借助器材,简便易行;在活动对象上,老少皆宜,各个行业的成员均可以参加;在活动场所上,有室内室外之分,可以根据场地选择不同的项目,灵活便利;参与人数多,一次活动可以由十几、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加;训练的时间短,一次培训,短则可以只举行一两个活动项目,系统的培训一般也不会超过6天。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大学生得到心理方面的锻炼。



(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发展历程


拓展培训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二战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大陆,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牺牲了,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终于得以生还。令人震惊的是,少数幸存者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伙子,而大多数是些年老体弱的人。人们发现生存与否的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培训最早的一个雏形。

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拓展培训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

心理素质拓展是德国哈恩博士于2O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其目的是给儿童在学校教育课程之外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素质拓展被广泛运用于军队士兵的训练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O世纪7O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将素质拓展引进了学校教育,并制定了素质拓展计划,最后发展为体育课程大纲在学校实施。与此同时,素质拓展也被引入其他课程中,现在已经成了美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拓展引入我国是2O世纪9O年代中期,目前多作为商务公司的团队精神及个人能力的提升训练而被广泛使用,由一些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公司在运作。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得来: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如下:(体验式学习圈)


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个体的意义:


  1、释放生活学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2、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
  3、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

4、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

5、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环境。
  6、完善人格,培养勇气、毅力、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