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大脑的进化
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神经系统,由单细胞组成。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神经系统的形状为链状神经系统,头部有神经节,可以对周围的震动和光线做出反应,并且有低级的感觉能力;节肢动物神经系统有三部分:头部神经节(脑的雏形),胸部神经节,腹部神经节,合称节状神经系统。
低等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前端膨大形成脑泡,后来发展出5个独立的脑泡。
两栖动物:脑分化为两个半球。
爬行动物:出现大脑皮层。
高等脊椎动物: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扩大了皮层的面积。神经系统更加的发达,则心理和行为就更加复杂化。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越来越大,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皮层相对大小快速增大,新皮层的容积远远高于旧皮层容积,大脑皮层内部的结果和功能上也有差别。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创立了神经元学说,描述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元的工作原理。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与胞突两部分组成。
胞突又包括树状的树突和根状的轴突两部分。如上图所示。
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有圆形、锤体形、梭形和星形等几种。
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膜和细胞质(介于膜和质之间)。胞质具有复杂的结构,如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
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功能可以分为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内导神经元又叫感觉神经元,作用在于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外导神经元又叫运动神经元,作用在于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神经兴奋首先是经过刺激(来自身体内部或身体外部)经过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送到脊髓和大脑,然后由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对这些刺激做出活动反应。
中间神经元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的微回路,这是脑就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第一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