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员工过劳猝死 - 工作996,我该886吗?

2021-01-24
55
工作996,我该不该886?
打工人
怎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求个平衡?

01.
什么时候起,活着活着
变成了:活着,就是为了工作?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知名博主爆出:

某知名电商平台98年女员工加班回家路上猝死。
隔了一周,该平台又一个小伙跳楼自杀,同样是23岁。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这个事件在2021年工作日的第一天就登上了微博热搜。

早在2020年10月份,该平台五周年时,老板就表示要开启硬核奋斗模式。
反观河北疫情爆发之初。

一名往返北京-河北两地讨生活的中年男人,随着他的行动轨迹被曝光,大家的关注点从疫情转向打工人的日常。

看完,大家无不唏嘘反讽:“此乃吾辈楷模!”

“拿命换钱”?!

当996逐渐成为社会标准,打工人为了挣血汗钱被动牺牲自由时间和身体健康...
我们,该怎么在“夹缝中求生存”

02.
我们活着,
不是为了成为名人,大富大贵……
而是为了好好活着。
当一个企业说:“加班是一种福报”,我们会当作笑话。但当所有企业都这样说,我们就会当作信仰。可我们很少考虑过,这份信仰,对自我的成长又怎么样的价值?!

这种现象,叫做内卷。

年轻人过劳猝死背后,是内卷带来的严重焦虑。
焦虑内卷化,是指焦虑情绪已经饱和,但无法转化平息,或者升华为另一种更高级情感,只能积压成堆,导致人进入“恐惧-肾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惧”的循环。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别人都不加班,我也不加班;
别人都加班,就我不加班,我会害怕丢饭碗。

焦虑内卷化的最主要成因,
白热化竞争带来的社会压力,
也是压力之下的心理健康应对不足

“不成功,我活着就毫无意义;
不努力,我付出就一无是处。”

03.
【反内卷】
每个打工人势在必行!
反内卷,意味着要认清自我,学会拒绝。

学会拒绝≠盲目拒绝

理性评估利弊是成年人步入职场必学的一课。
1. 当脑内出现“必须这样做”的声音,反思是否真的必须。

心理医生范德考克指出:

“人们内心受到创伤,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困境,却无法反抗。

这些无法进行的反抗会变成“未完成的动作”,固化在人的身体感受里,比如腹痛,哮喘,暴食,心梗……”


勉强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在劳累的时候逞强工作,是增加创伤。

所以,每当脑子里出现“逼自己一把”的声音,别忙着热血沸腾,先思考一下:

我是真的想做这件事,
还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做?
比起妥协和逞强,
我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2. 别让焦虑成为掌舵人,理性看待现实得失。

公司的鸡汤和福报,社会不停旋转增加的压力,提高了你的焦虑值。

我们迷惘而迎合,就变成了迷信和投机,为那些实现不了的愿望,宁愿掏空健康。

直到你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

理智地想一想:

那些空喊的口号,诱人的涨薪承诺,他人的羡慕……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04.
写给
打工人的心里话...
一生中,工作占了我们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
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优势和发展规划,
盲目跟从,我们难免会被内卷化,
成为企业中被动运转的一颗螺丝钉。

但螺丝钉也有喜怒哀乐。
公司需要良性运作,不能不盈利只谈温暖。
个人要成长,不能只谈空想不做规划。
对于经历职场领导人,也同样是打工人,
谁也跑不掉,非主动带来的代价和牺牲。
只有自己,真正了解自己,
才能真正照顾好身体和内心,照顾好人生。

我尊敬热爱加班的人,
他们有着强大的自我实现愿望,
并且理智勇敢,能够为明确的目标付出行动;
我也尊敬不愿被动加班的人。
他们有着强大的自我节律,
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不盲从,不逃避,不抱怨,
主动而自主的规划这人生每一步!

无论是哪一种人,都该有一个共识:

我们愿意奋斗,是因为内心中笃定,
奋斗的过程,能让我们真正获得价值感。

当我们不清楚所想去的方向,
失去自我价值感,心生妥协。
也会成为自我难以成长和突破的借口。
除了毫无反抗之力被“剥削”,
也会在职场心生倦怠,甚至怨愤,
心态失衡,成为自我成长的“夹缝”,
更没办法发挥真正的价值,形成恶性循环...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