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孩留遗书跳崖:我不是想太多,我是真病了

2019-02-01
阿徐&温野
587

作者:阿徐&温野




01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


9月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不顾其他人劝阻,还是毅然决然地从峨眉山金顶跳下,当场身亡。


旁边游客一遍遍地劝她,「快回来」、「听听我们的话」、「你还有爸爸妈妈」,但是她还是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


自杀之前,她留下了一封遗书,坦诚地说自己有抑郁症,遗书里她写出了自己的崩溃和无奈:



女孩在遗书中称自己得了抑郁症。


「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


女孩还呼吁,「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


这个女孩对这个世界并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这个世界让她太失望了,但是看到下面的评论,我觉得「人」的恶意才最可怕:


  • 有的人说,死的勇气都有了活的勇气都没有吗?


  • 有的人说,还是我们小的时候比较好,天天盼着什么时候有肉吃,哪有什么抑郁;


  • 还有的人说,这是女生吗?不说我真的看不出来是女生,死了还连累景区……


讲真,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是这个女孩子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我问过身边很多人,怕不怕死。


基本上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怕,特别怕。


是的,我们都很怕死,都很怕疼,身体一点点的疼痛和小毛病都担心得要死,因为根本没有人是真的想死。


到底是有多绝望才会让这个女孩子放下亲人,选择放弃生命终止自己内心的痛苦,这不应该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的吗?


那些把目光放在女孩的穿着上,那些把恶意放在所谓的死有勇气活着就没有的「勇气论」上的人,根本没资格称为一个「人」。


还好,世界虽坏,但更多的是理解和体谅:




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评价什么「死的勇气都有了活的勇气都没有吗」这种话。


你不是当事人,你也没有抑郁症,你也并不了解抑郁症,你不知道别人正在经历什么,你也根本没资格说。



02


很多人以为,抑郁症是因为外界的原因引起的,但其实,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性格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传递机能减退等等。


遗传和生理上的因素个人很难克服,但是,身边最亲近人的不理解,有时候才是最让抑郁症患者感到伤心的。


知乎上有个帖子「有多少抑郁是父母导致的」,光是关注者的数量和浏览量其实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跟父母的每次对话,都是加重抑郁情绪重要的原因。


每次一点点小事,都会听到「这都做不好」「你是不是眼瞎」。


每次遇到家庭作业不会的时候,问他们,他们会说,「你自己不会动脑子吗?」,后来不敢问了,作业老是做不好,又会被骂「你是死人啊,长嘴是干什么的,不会问啊」


……


每一句话,每一次沟通,都在无形里一刀刀割掉每个孩子最后的自尊。


还有一部分很难得知道自己抑郁想要寻求帮助的人,在每次寻求帮助后都被冷冷拒绝和不当回事中,慢慢地更加绝望。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定义就是普通的「不开心」「矫情」「你想太多了」「怎么就你这么多事儿」;


很多人也觉得抑郁症也很好治疗:「出去散散心就好了」「你不要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多想想开心的」「你去发泄发泄就好了」


其实患有抑郁症的人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是同理心。


有时候只要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懂」,或者一个拥抱就好,这才是对这个病的理解、宽容和共情。


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病还是不了解,还是觉得只是普通的矫情和心情不好。



这也成为了压死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连身边的人都不懂我,还有人能懂我呢?


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火苗,就是周围的人亲手掐灭的。



03


抑郁症到底有多可怕?


知乎上有人说,在知道自己得抑郁症的那一刻,都高兴得哭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怎么会高兴得哭了?


其实,在她心里,确诊抑郁症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出口,终于有人懂得她是真的得病了,而不是想太多。


还记得去年7月在家自杀身亡的林肯公园主唱吗?


他的死也和「抑郁症」有关。


而就在自杀的几天前,他还在和家人合照中笑得很开心。




那些患上抑郁的人,很多时候可能是笑着,但内心却饱受煎熬,甚至有的人在笑着的时候脑子里就在设想无数种自杀的方式。


就像这张照片上的女孩子,无论是神情黯淡还是化着精致的妆,她的心里却只想自杀。



就像这张照片的大男孩,明明很健康很阳光,却过了没多久就自己在电脑上查阅如何自杀;




就像照片里这个拥有最天真无邪笑脸的女孩,明明前一晚还和爸爸玩得很开心,现在却在医院经受折磨。



所以,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脸上笑着的抑郁症患者,内心早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到最后,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对他的病给予偏见和无视的人,有意或无意地都成了所谓的「帮凶」。



04


有这样一条特别的微博,下面的留言多达135万。



这条微博的主人公叫@走饭。


从她2009年9月17日注册微博,到2012年3月18日,共发布了1896条微博。这些微博大多是简短的几行文字,却直指人心,引得很多网友留言。


如果你点开,你就会发现,每一条留言的主人公都可能患有抑郁症。


而这条明明停留在2012年的微博,直到现在都有新的留言出现,这意味着那些深陷抑郁症的人们似乎在这条留言下面找到了同类。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到心酸的事实。


他们不敢对身边的人表现出自己的抑郁,所以跑到这里诉说自己的心情;


他们甚至羡慕意外死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


电影《抑郁症的生活》


庆幸的是,在评论区也能看到,还是有善意的人回复那些有抑郁倾向者的留言。




有人说,明知道@走饭不在了,也不会回复他们,却兀自喃喃不休,诉说着自己的烦心事。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冷漠。



05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


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但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认知不足,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率却不到10%。


所以,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 那些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将自己彻底沉浸在那个阴暗的黑洞里。


但抑郁症离我们真的很远吗?


其实很近,它极有可能发生在我们亲近的人身上。


所以,对于很多重度抑郁症来说,他们要的不是置身事外的议论和“教诲”,而是理解、尊重和同理心。


同样,我也想对患有抑郁症的人说:


太宰治曾经在《晚年》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希望你们,如果能想到还有好多好看的衣服没穿过,好多好吃的食物没吃过,好多好玩的地方没去过,好多好心的人没见过,会开始稍稍喜欢这个世界。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